4/18/2018 6:00:00 PM
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應該具有哪些基本素質?
翻譯經常會碰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不熟悉的問題,這是正常的。因為沒有人可能通曉古今中外的一切。作為翻譯,必須要保持積極進取、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
應該一刻也不放松學習,不斷擴大知識面。即使這樣,仍然難免會碰到不知、不懂的事,遇到困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辦?
深厚的語言功底
翻譯是語言工作者,而語言是翻譯的主要工具。掌握本國語言和一門以上外語是當翻譯的先決條件。
多年從事翻譯工作和講授翻譯課的單其昌副教授在他的《漢英翻譯技巧》一書中寫道:“如果一個人英文水平低,別的條件都具備,他只不過具備了全部翻譯條件的百分之三十,還是不能進行翻譯的。反之,如果一個人的英文水平較高,那么他就具備了翻譯條件的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說,英文水平的是搞好漢英翻譯的關鍵。要搞好漢譯英,就必須在英語方面打好基礎。”“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七十”的說法是否科學,不必細究。但掌握外文確實是做好翻譯的前提。所謂“掌握”,就不僅僅是學會外語單詞、短語,懂得句型、語法,而是能夠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外文的表達方法,能夠用外文思維,用外文寫作。不但知道一個詞的字面含義,而且知道不同國家、不同社會、歷史背景、風俗習慣等加給一個詞的意思,即它所可能引起的感情反應、聯想等。還要知道相近詞語的細微差別,懂得中文與外文之間的差別。要搞好翻譯,必須有較好的本國語言的修養。中國譯員必須有較好的中文修養。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漢語文章中經常會出現成語、諺語、典故、詩詞、古文等。因此,做好翻譯,不僅要有深厚的現代漢語基礎,而且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和詩詞的知識。現在,社會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外語、輕中文的傾向。翻譯從業者應該在努力提高外文水平的同時,也應下工夫提高中文水平。
除了母語和外語的功底以外,要成為一個好翻譯,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翻譯技巧。翻譯的過程是兩種語言的轉換和對譯。這就要求我們對兩種語言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搞清它們之間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研究并學會處理它們之間的差異,掌握語言轉換的規律和技巧。
豐富、廣博的知識面
隨著國際交流的頻繁,職業翻譯所翻譯的內容極其廣泛,幾乎涉及人類社會的所有領域、所有層面,從政治、經濟到科技、軍事,從文化、歷史到科技、教育等。譯員必須懂得一點歷史,包括中國歷史、外國歷史以及世界史。另外,必須跟蹤國際、國內形勢,了解外國的政治、經濟的情況,通曉各地區風土人情、科技發展等等。同時,還必須大量地閱讀各方面的書籍,積累各方面的知識,大到世界格局,小到菜名、花名。總之,翻譯是一項需要綜合性知識的工作,翻譯人員應該成為“雜家”。懂得的知識越多、越廣,越有利于做好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