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2018 10:43:00 AM
翻譯理解無止境,譯者要時刻掂量自己
許鈞,現任南京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譯協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委員會副主任,曾參與《追憶似水年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等世界名著的翻譯工作。1993年以及1998年兩度獲得由法國文化部頒發的“獎譯金”。以下是樂文翻譯整理的許鈞眼中是如何看待翻譯這回事的。
外國的經典文學著作在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譯本出現,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一個稱得上好的譯者應該能夠更好地使好譯本融入當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語言上表達方式,這也是時勢造新譯本。另外在翻譯追求的理念上,有主張回歸本土派,有創造翻譯的異化派,不同的翻譯風格產生了新譯本,這也是正常的事情。
翻譯被盜用的情況時常都有,一個人居然可以翻譯五六個語種,那么此翻譯家必不專業和專注用心。而對一個新譯本進行炒作,或許是拼湊而成但號稱最佳譯本,這是有違翻譯精神的。每一代法語翻譯家都在進行努力,《紅與黑》算是特別多的了,《小王子》有二十多個譯本,這有點浪費了,那還不如把精力放在那些更值得介紹的當代作品中。一個好的譯者能開拓一個作家在異國的生活,而如果一個譯者把作者的翻譯東拼西湊,那生命就被糟蹋了。
翻譯因書而異,我翻譯文學名著,有的時候比較快,慢的時候也就一天一二百字。羅新璋翻譯《紅與黑》,每日只得三五百字,郭宏安翻譯每天也就兩三千字,這是常態,而實際越翻譯越如履薄冰。因為對原文的理解是無止境的,而優秀的譯者對語言的本身都有更高的追求。譯本之間的質量相差很多,傅雷翻譯的巴爾扎克、郭宏安翻譯的加繆都具有典范性。好的譯本需要三關把守,“譯者、編者、主編”,所以我說很多差的譯本都是因為“三關失守”。譯者本身錯,編者不懂,主編更挑不出來,何談質量?
相比前輩,現在的譯者責任更加重大。首先是選擇什么樣的作品進行翻譯,葛浩文把莫言的書翻譯成英文,他曾經提過,選擇什么翻譯是重要的,選擇錯了,就把這個國家在國外的路給堵死了。其次,一個翻譯者要選擇什么樣風格的作品來表達,譯者要具備知識性,避免產生誤導。最后,一個翻譯者翻譯幾十萬字,難免要出錯,重要的是怎么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讓原著更加貼近讀者。
我們并不排斥新的翻譯個性和嘗試,因為理解是無止境的,翻譯本身也沒有禁區,也不是非經學院培養的就比自學的強,作為譯者,自己心里要有桿秤,時刻掂量自己。
——選自:樂文翻譯
樂文翻譯目前是國內專業的翻譯機構之一,公司秉承“誠信 專業”的服務理念,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一流服務。了解更多信息:請發郵箱:abc@lewene.com或直接致電:400-895-6679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