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2018 10:52:00 AM
白亞仁:莫言作品太沉重不適合女性讀者
白亞仁(AlanH·Barr),美國波莫那學院亞洲語言文學系教授,牛津大學博士。主要從事蒲松齡及《聊齋志異》、明清文言小說等方面的研究。(樂文翻譯整理獲得)本月13日下午,他參加了一場以“漫談中國當代文學在海外的翻譯和傳播”為題的書友會。并對中國當代小說的前景表示樂觀。莫言的獲獎已然證明中國作家和中國文學的國際影響提升。不過,白亞仁也提到,莫言的小說有些沉重,不能輕易被女性讀者接受。
中國當代文學在美知名度不高
白亞仁教授之前一直從事古典文學方面的研究,直至12年前開始翻譯中國當代小說。“我自己投入翻譯工作,一方面是想換換口味;另一方面,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接觸過一些當代文學作品的英文譯本,產生了一些非分之想,對別人的譯文往往不特別滿意,老覺得自己能譯得更好。”言談間,白亞仁也毫不避諱地表示:“如果今天的活動安排在去年這個時候,我可能會說,中國當代文學在美國的知名度不算很高,中國當代作家的知名度恐怕沒有一些中國電影導演、藝術家、運動員那么高。”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概括為三點:一是翻譯的作品數量太少,二是當代文學作品質量層次不齊,三是翻譯的質量比較差,“中國很多優秀作家完全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或多或少因為翻譯的原因,這些作品沒能夠被西方接受。”
當代小說可以更好地宣傳中國
然而,這樣的情況如今則發生了變化——莫言摘得諾貝爾文學獎,盡管他一直低調,但在國內,接踵而來的“莫言熱”至今還在持續,莫言的作品銷量更是在這一段時間迅猛增長。
白亞仁也表示:“莫言得獎,很多外國讀者覺得應該多了解他的作品,紛紛去讀他的書。”但他也指出,“真正喜歡他的作品的人恐怕不算特別多,很多人,尤其是女性讀者,對莫言小說所描述的暴力和丑陋不滿意。對很多外國讀者來說,莫言的作品過于沉重,給他們提供的閱讀樂趣太少。”不過白亞仁覺得,“這類問題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相當普遍。”
最后,在被問到自己對中國當代小說前景的看法時,白亞仁說,“由于中國經濟實力的強大,外國人普遍認為應該更了解中國,西方媒體非常關注中國的動向,出版社也更積極,盡量想辦法推銷和中國有關的書籍。讀幾本當代作家的小說好像是一個比較便利的辦法。”
——選自:樂文翻譯
樂文翻譯目前是國內專業的翻譯機構之一,公司秉承“誠信 專業”的服務理念,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一流服務。了解更多信息:請發郵箱:abc@lewene.com或直接致電:400-895-6679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