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2018 11:08:00 AM
翻譯公司:翻譯文學應回歸平實
譯林出版社推出《最佳歐洲小說》,翻譯文學應回歸平實(樂文翻譯整理)
“最佳歐洲小說”是歐洲文學出版社甄選出的歐洲當年或近年最佳歐洲小說作品,相當于歐洲小說的年鑒,體現歐洲文學前沿高度。譯林出版社將按年度陸續引進出版,由著名譯者李文俊領銜翻譯。8日下午,在中國社科院外文所舉辦的《最佳歐洲小說(2011)》新書發布會上,《世界文學》副主編高興說,這套書給他的感覺是平等和獨立,其中蘊含的對小語種的關注讓他感動。毋庸諱言,當前出版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許多出版社在引進外國文學時,亦步亦趨歐美文學的評判標準,主要的標尺就是文學獎項,缺少獨立發現文學新銳力量的眼光和勇氣。《世界文學》編委之一的蘇玲感嘆說:“不少出版社忙于追逐獲獎、熱點和焦點作品,出版太多,說得太多,媒體也跟進得比較多,反而造成了一種很單一、不夠豐富的局面”。譯林出版社社長顧愛彬坦言,從事出版工作這么多年,“我們現在的文學離平實太遠了,作家玩弄技巧,譯者譯質糟糕,而出版社又唯利是從、浮躁難抑。其實,文學的本質是平實,這套書最難能可貴的特點本質就是平實”。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知名文學評論家李敬澤激賞此舉對于中國讀者全面認識世界文學面貌意義重大。他說:“我回憶了一下,迄今為止我可能都沒讀過列支敦士登作家的小說,或者是博斯尼亞的小說、愛沙尼亞的小說、黑山的小說,包括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小說……如此全面地反映歐洲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文學作品,是特別重要的。中國年輕的寫作者必然能從其中得到啟示和滋養。”長期以來,由于小語種語言的限制,國內讀者對歐洲文學的了解大多是源自西歐文學,引進重視程度基本上按照英、法、德這樣的途徑;久而久之,對世界文學的認識愈來愈片面。反觀現代文學引進的時候,魯迅、茅盾等文學家以開闊的視野引進大量小國家、小語種文學作品,給了人們一個健全的文學視野,也讓人看到了文學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回歸平實與平等,也是回歸中國翻譯文學的傳統。
李敬澤進而建議,中國文學的“走出去”和“引進來”都需要一點更為全面的世界文學的眼光。莫言的作品不應只譯成英文、法文、瑞典文,還應該譯成阿拉伯文、韓文、越南文等。“我想對一個作家來說,對于一個中國作家來說,他得到一個紐約讀者和得到一個河內讀者的喜愛不應該有什么不同。”
李敬澤最后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歐洲人有閑心和閑工夫甄選出《最佳歐洲小說》,我們能弄出一套《亞洲小說一百篇》嗎?“我估計不可能,沒有人愿意花那個精力去做。也只有歐洲人做這種看上去‘無用’的事。”
——選自:樂文翻譯
樂文翻譯目前是國內專業的翻譯機構之一,公司秉承“誠信 專業”的服務理念,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一流服務。了解更多信息:請發郵箱:abc@lewene.com或直接致電:400-895-6679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