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2018 11:42:00 AM
翻譯推波助瀾中國文學“走出去”
文學是了解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窗口,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縮影。近年來,《三體》《解密》《青銅葵花》《射雕英雄傳》等一大批中國文學作品在國際市場上廣受歡迎,中國文學“走出去”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亮點之一。
來自伊朗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學的教師孟娜結合自身經驗談到,近年來,中國優秀文學作品很受外國讀者歡迎,其中包括描述中國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化進程的小說,富于濃厚鄉村色彩的作品,以及講述中國歷史事件的作品,描寫都市生活的作品,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科幻小說。通過中國文學作品,國外讀者可以了解中國農村和都市生活的日常,感受中國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遷,以及變化中的世事人文在各個層面的交織等。
相關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輸出的圖書版權達到10670項,引進的圖書版權達到18720項,其中,相當比例的版權引進和輸出是文學類作品。
隨著國內外文學雙向交流日益頻繁,翻譯不可或缺的作用越發凸顯。得益于中國文化交流的蓬勃發展,翻譯出版也加快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經歷了兩輪翻譯高潮。”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介紹,第一輪翻譯高潮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翻譯的內容以學習外國為主;第二輪翻譯高潮發生在本世紀初期,與上一輪高潮相比,這次的突出特點是中文翻譯成外文的比例迅速上升,涉及的語種更加廣泛。中國翻譯協會的行業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的翻譯市場上,中譯外的規模第一次超過了外譯中,達到了翻譯總量的54%,這在中國翻譯史上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變化。2014年,中譯外的比例在翻譯總量上進一步上升,達到了60%。
杜光民認為,將中國文學與文化更加豐富、完整、準確地介紹出去,讓讀者能夠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以及中國社會的飛速發展變化,是他作為翻譯家的責任所在。孟娜也認為:“作為有翻譯能力的漢學家,我們的責任很重。我們要了解中國優秀的、符合各國需求的圖書和作品,將其翻譯成我們國家的語言,介紹給人民。通過這樣的譯介工作,其他國家的讀者可以了解中國人的生活、精神和歷史,可以感受到中國的靈魂。翻譯家要給外國讀者提供一條了解中國文學的途徑,增進人類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個翻譯家都是一個文化使者。”
然而,由于語言習慣、文化認知、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異,中國人喜聞樂見的意象及其內涵翻譯成外文,有時候達不到預想的效果。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文學在發展,海外漢學也在發展,但推動中國文學“走出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各國譯者、出版人共同努力、持續耕耘。
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進口管理司副司長趙海云認為,中國出版業還沒有形成從選題、翻譯、編劇、推廣強有力的專業化產業鏈條,國際化的道路仍然任重道遠。為此,為進一步促進中外文學的翻譯交流,他建議,一是提升對外翻譯出版的質量,重點支持優秀作家和翻譯家的作品;二是創新交流方式,比如譯研網正在實施的外國人寫作中國計劃,將支持更多的海外作者和漢學家寫作關于中國的作品;三是搭建對話交流的平臺,鼓勵和支持中外作家、出版家、翻譯家、編輯交流溝通。
啟動于2015年的中外文學出版翻譯合作研修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架起的中外友好交流之橋。“研修班以文學出版為基礎,以翻譯合作為橋梁,有力地推動了中外文學出版作品譯介合作,推動中外優秀文學作品互鑒傳播,增進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與友誼。”文化和旅游部外聯局副局長朱琦表示。
“翻譯家翻譯的大量國外作品滋潤了我,使我走上了文學的道路;又有大量的翻譯家把我的作品傳播到各個國家,讓我的讀者一下子擴展到了全世界?!弊骷饮溂腋袊@,“我們對翻譯家的尊敬,應是由衷的?!?span>
——選自:樂文翻譯
樂文翻譯目前是國內專業的翻譯機構之一,公司秉承“誠信 專業”的服務理念,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一流服務。了解更多信息:請發郵箱:abc@lewene.com或直接致電:400-895-6679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