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18 2:29:00 PM
科技翻譯標準信、達、雅分析
文學翻譯的實踐和理論研究在我國的歷史上高潮迭起,所出現的翻譯標準層出不窮、名目繁多。
相較之而言,科技翻譯的研究就顯得滯后幾分,科技翻譯標準的研究始終未被重視。
其原因我們認為,一是我國翻譯理論研究歷來是重文不重理,二是科技翻譯的專業性較強。
誠然,我國的翻譯理論的研究者和科技翻譯工作者在科技翻譯標準方面也作過一些研究;
也提出過一些科技翻譯的標準,下面我們就對這些標準進行剖析,以確定其合理性。
馬谷城在《漫談科技英語翻譯》一文中指出:“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失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span>
這是翻譯家嚴復的真灼見解?!靶?、達、雅”的要求,大體上也就相當于我們今天的“正確、通順、易懂”六字標準。
科技英語翻譯與文學作品翻譯的要求不盡相同。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就得出結論說;
科技英語翻譯可以不講“信、達、雅”了,或者說“正確、通順、易懂,的標準可以降低要求了?!?/span>
張樹柏在《談科技論文的翻譯》一文也提出了自己的標準,他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怎樣保持科技論文的風格。二、怎樣保存原文的本意。三、翻譯科技論文,不要用方言?!?/span>
張忠華在《科技英語漢譯的“達”和“雅"》一文中指出:“科技英語的翻譯,首要的標準是準確,即通常所謂的“信”,這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達”和“雅”這兩個因素也同樣不應忽視。當然,科技翻譯的“雅”與文學翻譯的“雅”有所不同。
概括地講,科技英語漢譯的“雅”就是簡潔明快、流暢通順,體現科技英語的特點。
“達”和“雅”是構成英語翻譯質量標準的又一個方面??梢哉f,欠缺“達”和“雅”的譯文不是好的譯文。”(張忠華,1984)
羅新璋在《我國自成體系的翻譯理論》一文指出:“信達雅在較大程度上概括了翻譯的特點,適用范圍較廣,即使是科技翻譯,譯筆優美,引人入勝,何嘗不可?”
顯而易見,以上各家之言實質上都承認“信、達、雅”作為科技翻譯的標準,也對科技翻譯中的“信、達、雅”做出了自己的闡釋,馬谷城先生試圖用“易懂”來替代嚴復的“雅”。
這一點我們難以荀同,雖然科技翻譯的重心在于傳達原文本的科技信息,求得易懂,但是科技文本有自己的語言特點;
試問,在譯人科技語文本中能否用口語化的語育去解釋原文文本中抽象性的和概括性很強的科技術語?
在翻譯時可以用口語化的句式去替代科技文本中特有的推理有據、邏輯嚴謹、層次分明的句式結構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們認為,科技翻譯既要易懂又要注意原語和譯人語中的科技文體的對等。
張樹柏先生雖未旗幟鮮明地提出在科技翻譯中運用“信、達、雅”,但是他的三項要求實質上也是對嚴復“信、達、雅”的具體闡釋。
我們認為,“保持科技論文的風格”乃是“雅”字內涵的一部分,“保存原文的本意”實乃“信”也,“不要用方盲”即要求使用標準規范的譯人語,是“達”字要求之一。
張忠華先生完全贊成用“信、達、雅”于科技翻譯。雖然他注意到了科技翻譯之“雅,,與文學翻譯之“雅“有別,但他對科技翻譯中的“雅”的解釋有不嚴密之處。
我們認為,他的“流暢通順”應歸之為“達”,而科技文體之“雅”未必只是他所說的“簡潔明快”,因為為了表達嚴密的推理,科技文本多使用復雜的、邏輯嚴密的復合句。
羅新璋先生雖然也承認“信、達、雅”對科技翻譯的指導作用,但是他的“即使是科技翻譯,譯筆優美,引人人勝,何嘗不可”的論斷卻值得我們商榷。
在文學翻譯界至今人們尚未完全同意嚴復的“雅”就是“譯筆優美”,更何況是冷冰冰、無生氣、科學性強、概念性強、邏輯性強的科技論文和技術性材料。
如果翻譯的是科普作品且原作講究文辭,那么譯者為宣傳科學、普及科學而修飾文辭,“譯筆優美”,達到“引人人勝”之效果,我們認為這種有文采的譯文也無可厚非。
而其他科技分體(如科技著作和技術材料)的文筆原本就不優美,我們有義務對其美化嗎?
能把表現力不強的科技術語形象化嗎?能把科技文本嚴密的句式結構情感化嗎?答案同樣是否定的,科技翻譯的文筆還需忠實于原作,以科技之體為本。
——選自:樂文翻譯
樂文翻譯目前是國內專業的翻譯機構之一,樂文翻譯秉承“誠信 專業”的服務理念,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一流服務。了解更多信息:請發郵箱:abc@lewene.com或直接致電:400-895-6679咨詢。
99%的人還閱讀了: